在西方國家,第一個完全用鑄鐵建造的橋梁于1779年出現在英國科爾布魯克代爾,跨長30.5米。18世紀末,工業革命興起,冶金技術和建筑事業隨之發展,出現了生熟鐵組合結構。19世紀20~30年代出現了鉚釘連接,50年代和60年代相繼發明轉爐和平爐冶煉工藝,隨著軋制型材的使用,鋼鐵結構應用范圍不斷擴大,在結構體系、跨度和高度方面都有較大發展,如巴黎埃菲爾鐵塔。20世紀以來,鋼材品種的增加,制造方法的改善,計算理論和設計規范的發展,使鋼結構在工業與民用房屋以及其他工程結構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。如西爾斯大廈是最高的高層房屋之一;英國亨伯橋是至今跨度最大的鋼鐵橋。
?
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,鋼結構在橋梁、較大跨度的重型廠房、大型公共建筑及高聳結構中得到較多的應用。如南京長江橋;1977年建成的上海鍋爐廠重型容器車間,主跨36米,高40米,吊車起重量400/80噸是中國最大的廠房之一;1983年建成的北京首都國際航空港機庫,屋蓋結構采用跨度72米并設有10噸多支點懸掛吊車的鋼桁架;1975年建成的上海體育館屋蓋結構采用平板型鋼網架(見網架結構);1972年建成的上海電視塔總高210.55米;北京環境氣象塔,是中國最高的鋼構筑物之一。中國設計和援建外國的大型工程中,也采用鋼結構,如1983年建成的摩洛哥體育中心體育館屋蓋結構采用邊長100.8米方形鋼網架。